2022年5月15日是我國第29個“防治碘缺乏病日”,今年的主題是“智慧人生健康路、科學補碘第一步”。那么,如果碘攝入不足會怎么樣?
什么是碘缺乏病?
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,碘缺乏病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、單純性聾啞等。碘缺乏病主要發(fā)生于特定的碘缺乏地理環(huán)境,具有明顯的地方性,在我國被列為地方病之一。我國絕大部分地區(qū)都屬于缺碘地區(qū),這是我國實行全民食鹽加碘預防碘缺乏病的客觀依據。
碘缺乏病有哪些危害?
新生兒碘缺乏的危害主要是引起先天性甲狀腺機能低下,可導致患兒終生智力殘疾;
兒童青少年碘缺乏的危害突出的表現是甲狀腺腫大,對生長發(fā)育特別是智力發(fā)育造成損害;
成人碘缺乏的危害最明顯的影響是甲狀腺腫,即所謂的大脖子病,當腫大的甲狀腺壓迫氣管、食道和周圍神經時,會出現呼吸困難、吞咽障礙或聲音嘶啞等癥狀。
人體的碘需要量是多少?
正常成人的碘需要量約每人每天150微克,相當于一小調羹的碘鹽的含碘量。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對碘的生理需要量增加,適宜供給量為每日200微克左右。
食用碘鹽是最好的補碘途徑?
碘的攝入要保持一個微量、長期的原則,而在食鹽中加入適量碘正符合了以上要求,可以保證人體在安全、經濟的前提下,長期攝取適量的碘元素,維持人體的碘營養(yǎng)。
寧波地區(qū)環(huán)境缺碘嗎?
根據國家衛(wèi)生行業(yè)標準WS/T669-2020《碘缺乏地區(qū)和適碘地區(qū)的劃定》,在補碘地區(qū),以行政村為單位,若居民飲用水水碘中位數低于40微克/升,則劃分為碘缺乏地區(qū)。1995年、2011年、2017年寧波市開展了3次水碘調查,結果顯示各調查點水碘值均低于10微克/升,我市仍屬于輕度碘缺乏地區(qū)。
食用碘鹽會導致甲狀腺癌發(fā)病率升高嗎?
我市碘營養(yǎng)調查結果顯示,沿海地區(qū)長期食用碘鹽與食用非碘鹽人群的甲狀腺結節(jié)檢出率無顯著性差異。
有研究提示,當前甲狀腺癌的“流行”部分歸因于甲狀腺篩查,并與高分辨率B超的廣泛應用而產生的對隱匿癌或微小癌的過度診斷有關。
目前寧波市人群總體碘營養(yǎng)水平及人群食用碘鹽情況如何?
近幾年寧波市疾控部門對全市居民合格碘鹽使用情況以及兒童、孕婦尿碘檢測結果表明隨著近年來無碘鹽市場的逐步放開,居民合格碘鹽的食用率下降明顯,目前我市兒童碘營養(yǎng)水平總體適宜,但孕婦群體處于碘攝入不足狀態(tài)。
海鮮能否滿足人體碘營養(yǎng)的需要?
碘鹽中的碘貢獻約占人體碘攝入的3/4,其他食物中的碘貢獻約占1/4,僅靠自然飲食攝碘難以滿足人群碘需求。調查顯示魚蝦等海鮮、水產動物碘含量并不高,僅占人體碘攝入量的1.9%。而海帶、紫菜等富碘海藻類食品雖含碘量高,但食用頻次難以達到經常性補碘要求。
目前,市場上碘鹽的碘含量為18-33毫克/公斤,按人體每天攝入10克鹽計算,從碘鹽中攝取的碘約為200微克,距離可導致高碘性甲狀腺腫的800-1000微克差距甚遠,不必擔心會攝碘過量。
關鍵詞 食用碘鹽會導致甲狀腺癌發(fā)病率升高嗎 沿海地區(qū) 甲狀腺篩查 海鮮能否滿足人體碘營養(yǎng)的需要